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43 点击次数:146
游泳,是历届奥运会最受关注的大项之一,而作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养生锻炼运动,游泳救生员也是各个场馆的必备要素,在持证上岗之前,往往还需要通过正规机构的培训考核,这道关卡的“守门人”,就是考评员。
拥有36年的游泳及教学经历的胡晓洋,就是重庆体育职鉴的一位资深“安全把关人”,既是游泳社体指导员考评员又是游泳救生员考评员的她,自进入职鉴行业以来已参与多场考评鉴定工作,“运动员时期追求的是速度,而考评员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专业素养。”
日复一日的专业积淀
成就多重角色的转换
从童年在江边天然“游泳池”游泳纳凉的四川娃,到第一次进泳池就被选入省游泳队,与泳池相伴的日复一日,构成了胡晓洋的少年时代。“竞技游泳是毫秒之间的较量,每一个动作的精准控制,都是力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。”这段运动员经历让胡晓洋对游泳技术形成了近乎本能的敏感,也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暗暗埋下伏笔。
▲胡晓洋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急救知识
退役之后,胡晓洋深耕运动训练学与体育教育,相继完成了本科、硕士研究生的学业,并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任职,泳池始终是她的“主场”。现在的她,拥有川外副教授、群体竞训管理中心主任、游泳队主教练以及重庆市大学生游泳协会副主席、重庆市游泳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。作为带队参赛的教练,她带领校队在重庆市大学生游泳比赛等比赛中斩获多项荣誉;作为国家级游泳裁判,她在2023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和2024年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(上海站)等顶尖赛事的执裁工作中,见证小将们的奋勇拼搏。
▲胡晓洋参与赛事执裁工作
在多变的角色中,热爱历久弥新,专业与责任是胡晓洋职业生涯的底色,也引领着她持续探索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。
从运动员到考评员
职鉴是严苛与温度的平衡
在游泳救生员职业鉴定的实操考核现场,胡晓洋紧盯学员的救生动作: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是否达标?拖带溺水者的姿势是否规范?她手中的评分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,运动员的专业、教师的严谨、考评员的公正,融合体现在了她的每一次职鉴工作。
▲胡晓洋参加游泳和救生项目的职鉴考评工作
大众游泳的魅力在于多功能性和广泛的适应性,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增加以及游泳项目即将纳入2028年中招体考,我市对游泳教练和救生员的需求也将逐步提高,此外,相关规定明确,经营游泳项目的场馆需依据面积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员。因此,游泳救生职鉴工作,关乎公众的生命安全,对于守护群众健身安全来说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自重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开展相关职鉴工作,我市游泳和救生职业鉴定考评工作进一步规范细化,职业鉴定体系日益规范有序。
“考评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,也需兼顾人性化判断,对于游泳社体指导员而言,‘会游’不等于‘会教’,理论知识、游泳技术、教学能力、安全保障、服务意识等缺一不可;而对于救生员来说,急救技能尤其重要,心肺复苏(CPR)的按压深度差一厘米都可能影响抢救效果,因此,更需要确保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。”胡晓洋表示。
2008年至今,重庆已开展游泳社体指导员国职鉴定6388人,游泳救生员国职鉴定14814人,在市运保中心和全体体育职鉴人的不懈努力下,重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面持续扩大,为广大群众安全科学健身提供了有力保障,为推动我市游泳和救生事业发展持续贡献职鉴力量。
(来源:“重庆运动员发展保障中心”官方微信公众号)